【學習進行時】堅持破和立的辯證統一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重要講話精神系列述評

 二維碼 13
發表時間:2024-11-15 15:53

“要堅持破和立的辯證統一,破立并舉、先立后破,該立的積極主動立起來,該破的在立的基礎上及時破,在破立統一中實現改革蹄疾步穩。”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聚焦改革方法論,深刻闡釋了“破”與“立”的辯證關系。

以制度建設為主線,以科學方法推進改革,在破立統一中謀定后動、循序漸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將不斷打開發展新天地。

有破有立,改革得其法則事半功倍

截至目前,全國97個人口小縣機構改革全面完成——近期一則消息,披露了地方機構改革的新進展,為優化縣域機構設置進一步探索了有效路徑。

精簡行政機構,轉變優化職責,既把“塊”切好,又把“條”理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正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統籌破立關系的鮮明寫照。

“破”與“立”,蘊含著革故鼎新的發展之道。“破立并舉、先立后破”是中國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個奇跡”的一條重要經驗,是“穩中求進”這一黨中央治國理政重要原則的內在邏輯,也是對改革規律和改革方略的深刻揭示。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新中國成立后,破立結合、循序漸進,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改革開放之初,邊破邊立、先行先試,改革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地,由局部到整體漸次鋪開。

黨的十八大以來,破立并舉、先立后破,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一系列深化改革開放的舉措推動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全新局面。

當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無論深度還是廣度都比過去要求更高,各種利益的平衡、關系的協調難度更大,考驗著改革者的智慧、勇氣和擔當。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則事半功倍,不得法則事倍功半甚至產生負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改革方法論有著深刻思考——

談及搞好機構改革組織實施工作時,強調要繼續運用好“堅持不立不破先立后破”等寶貴經驗;

論述改革與法治關系時,明確指出“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不能讓一些過時的法律條款成為改革的‘絆馬索’”;

針對結構調整,鮮明提出“騰籠不是空籠,要先立后破,還要研究‘新鳥’進籠‘老鳥’去哪”;

部署產業發展時,特別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要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遵循“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原則……

黨的十八大以來,立新發展格局,破傳統發展路徑依賴;立新發展理念,破“唯GDP論”;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供需結構性失衡;立城鄉融合發展之制,破城鄉二元結構之弊;立清風正氣,破“四風”頑疾;立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破影響司法公正之弊……

破不是改弦易張,立也不是另起爐灶。

“改什么、怎么改必須以是否符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為根本尺度”“該改的堅決改,不該改的不改”……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底線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不動搖,通過改革讓制度優勢更充分地轉化為治理效能、更好服務提升民生福祉,是“先立后破”的應有之義。

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積厚成勢,再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在統籌破與立中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

把握節奏,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穩

岱海之濱,波光瀲滟;蘇木山上,層林盡染。作為中國鐵合金產量**的地級市,內蒙古烏蘭察布鐵合金產業的底色由“黑”變“綠”,一幅山川秀美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綠色轉型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夠未立先破。”2022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

“不能把手里吃飯的家伙先扔了,結果新的吃飯家伙還沒拿到手,這不行。”習近平總書記以形象的比喻,對如何處理好破立關系進行了生動詮釋。

先立后破,立是目的,為破打下堅實基礎——

立起基礎性、先導性作用,該立的要積極主動立起來。

智能車間的控制大屏上,跳躍著生產環節的實時數據……在江蘇江陰,興澄特鋼顛覆了人們對傳統煉鋼廠“傻大黑粗”的印象。

把新產業立起來,以數智化的新產業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選擇。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必然要經歷較長過程,一旦舊的破了,新的立得不夠,經濟就會面臨難以承受的壓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正確處理“先立”與“后破”的關系。立得住,才能破得好。

以破促立,破是手段,為立打開更大空間——

破是為了更好地立,該破的要在立的基礎上及時破、堅決破、徹底破。

今年8月,全國首個全鏈條公平競爭審查系統在湖北上線,為經營主體營造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更大力度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1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強調,抓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全面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構建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

清理廢除含有地方保護、市場分割等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通過破除阻礙國內大循環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在以破促立中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支撐。

加大對發展堵點、卡點、痛點的“破”,為“立”開辟道路、清除障礙、創造條件,才能為新的發展打開廣闊天地。

破立并舉,把握節奏,蹄疾步穩推進改革——

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國家深化改革絕非易事。破立并舉,關鍵靠統籌,要義在平穩。

從190條縮減至27條——我國首個自貿試驗區上海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如今實現大幅“瘦身”。

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目前,全國22個自貿試驗區累計開展3500余項改革試點,推動更多經驗在全國落地生根。

“各項改革舉措都要充分論證、精心設計,深入開展風險評估,把握好時度效”,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結合,已成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鮮明特征之一。無論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還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抑或是確保糧食和能源安全,無不要在改革中把握節奏,把控風險,穩步推進。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把握好時度效,謀定后動、循序漸進,才能在破立統一中實現改革蹄疾步穩。

狠抓落實,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向民營企業進一步開放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翻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健全”“完善”“深化”等高頻詞令人印象深刻。

《決定》提出的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以制度建設為主線,有對過去改革舉措的完善提升,也有根據實踐需要和試點探索新提出的改革舉措。

到2029年新中國成立80周年時,完成《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是路線圖,也是軍令狀。

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在破與立中找準改革突破口——

教育體制改革,事關千家萬戶。

今年秋季開學起,不少地方中小學課間休息時間由10分鐘延長至15分鐘;越來越多企業通過與技工院校等方面合作,加大培養高技能人才……

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現代大學制度……在破立統一中,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等教育改革取得新進展。

從就業、教育、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到醫療衛生、養老托幼、公共文化、生態環境,瞄準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化民生改革還有許多“硬骨頭”要啃。

從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才能讓“立”的成果得到群眾擁護,讓“破”的成效為群眾稱快。

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在破與立中以重點推進帶動整體躍升——

今年9月6日,我國第二條民營控股高鐵——杭溫高鐵開通運營。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步伐提速。

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加強產權執法司法保護;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統籌破與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出一系列部署。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依然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牽住“牛鼻子”,就能以重點帶動全局。

抓住主要矛盾,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協同推進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改革,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才能形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總體效應。

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在破與立中以協同發展形成改革合力——

源起上海松江,串起江蘇蘇州、浙江嘉興、安徽宣城等九城科技“朋友圈”,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科創氛圍日益濃厚。

自2018年至2023年,這里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全國比重從1/12上升到1/7。在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推動下,這條科創走廊成為破除市場要素流動堵點、推動跨區域協同創新的典型案例。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打破行政區域規劃限制,樹立一體化發展意識,區域協同發展加速推進。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日益增強,長江、黃河兩條母親河走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區域發展活力不斷釋放。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握破與立的方法論,做到在狠抓落實中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踏石留印、抓鐵有痕。

新華社記者 于佳欣、吳雨、劉羽佳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服務熱線
公司概況                新聞中心                黨群工作                聯系我們
0797-8361068